《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民生

民生

云南大关:这些笑脸的背后是搬出“穷窝窝” 的喜悦

时间:2021-02-03 16:48 |编辑:三农之声|

百姓中国周刊云南大关讯杨华奇 彭明星 周徉忻)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区安置区。自201912月以来,昭通市大关县的靖安安置区易迁群众搬离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乡僻壤,陆续搬迁入住到配套齐全的高楼大厦。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搬迁搬出了穷窝窝,实现了安居乐业,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580×435

  临近春节,记者随大关工作站负责人雷焕章来到靖安新区康庄社区12单元501室的黎昌奎家。黎昌奎一家来自悦乐镇沙坪村,他们家搬到靖安新区近一年时间了,一家人已逐步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生活已经步入正轨。黎昌奎告诉记者:妻子就近在餐馆帮忙,家中两个小孩外出务工,一人回家了,一人因为疫情影响不回来过年,在那边厂里面也有补助。

580×435

  在合顺社区9单元204室蔡启友家墙上贴满了奖状和寒假学习计划,蔡启友和儿媳陈国琼正围坐在电桌炉取暖烤火,孙女儿在一旁正认真的做着假期作业,看见有生人进来,跑进卧室就再也不出来了。据陈国琼介绍,丈夫在外务工回来后外出办事去了,自己在永善县工作站做饭,工作之余就是照顾好学生和残疾的老人。问到搬迁到靖安新区的生产生活变化,陈国琼满意地说:搬来靖安新区已经有一年多了,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学生读书和路的变化以及我就业。以前在老家学生读书时,每个星期要三十块钱的车费。在这里,三十块钱已经够她用一个星期了。搬到这边来,我可以早上把学生送去读书,然后我再去上班,中午回来休息,还可以做做家务,也可以照顾一下老人。

  在滨江社区191单元204室文安华家,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的桌炉旁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他们家是从翠华镇黄连河社区搬迁到靖安新区的。他告诉记者,家里的一对双双在班上考试一个考第一名,一个考第二名,对靖安的生活挺适应的。今年家里还宰杀了一头300多斤的肥猪过年。

580×435

现在政府带我们上这上面来,我们的条件比老家是更好了......”。惠民社区31单元801室的朱学文正与从昆明务工回来的儿子儿媳说着过年准备的事。朱学文用浓厚的苗族语音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一家能住进新房子团团圆圆过年!以前住的是椽架房,走的是羊肠道,喝的是望天水,吃的是苦荞饭,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朱学文记忆犹新。

  面对未来的生活,朱学文的儿子充满了信心。我们两夫妻刚从昆明打工回来,来了估计有半个月了,我们回来还是为了一家人,要过这个年,就是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过这个年。因为今年才搬家到这里,我们全家都高兴。另外还有两个学生,有一个读大学,有一个读初中,这两个学生,我也是尽量地支持他们两个,我希望他们两个把书给读出来,以后他们有前途,走上幸福的路。

580×386

 眼下,搬迁了的乡亲们正忙着在新居中张罗一个温暖、祥和、团圆的中国年。新一年,预示着新的希望。从山区搬入新区的乡亲们,终于告别了大山之困,开始了从山民市民的身份转变。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