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教育

教育

语文课本删除民族英雄的文章,却增加西方名人虚构故事,这是为何

时间:2021-06-09 11:09 |编辑:三农之声|

  教科书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两汉至唐宋两代,教科书为先秦百家的各类经典;两宋至明清时期,教科书为程朱理学以及四书五经。科举更是普通人出人头地唯一出路。清朝末年,随着封建帝制的破裂以及西方文化的流入,教育体制也从单一的儒家经典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辛亥革命后,中西方教育思想相互碰撞乃至融合,教科书的改革进入迷茫阶段。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开展,语文教育与教科书的编写开始走向系统化与科学化。在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文白之争从未停止。

580×397

  文言文是华夏文明发展至今的文字载体,打破了时间和与地域的局限性,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然而,自晚清以来,民众的思想腐朽且落后,急需普及教育来救亡图存。因此,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相较于拗口的文言文更适合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在胡适、鲁迅等能人志士的努力改革下,白话文终于在我国取得了合法地位,而语文教科书也在随着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语文一词的前身为国文国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更改为语文

  同年48日,陆定一、叶圣陶等人成立教科书编审委员会53日,委员会开始着手编写语文课本。1952年,语文成为解放后第一个被冠名的课本。迄今为止,语文教材已经经历数次改革,目的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580×824

  然而,近几年语文教科书的改革越发令人费解与不满,不少歌颂民族英雄与爱国精神的文章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名人的虚构故事,这是为何?

  01、语文教材删除爱国故事

  爱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爱国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华夏文明曾拥有过辉煌璀璨的过往,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万国来朝,无人敢有所怠慢。然而,中华民族也能经历过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瞬间,受尽西方列强的压迫与折磨,毫无反抗的可能。

  不过,哪怕外来的炮火有多强大凶猛,也不曾轻易认输与屈服,即便牺牲自身性命也要维护国土与文明的完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语文教材成为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科书中记载了许多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

580×357

  诸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等。爱国精神渗透在每行每句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过,这些被人们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教科书的民族精神,竟然被直接剔除与删改,这是为何?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文章,而标题最可爱的人更是成为了人们对军人最敬重且亲切的称呼,作者魏巍也被誉为时代的战士,备受国人的尊敬与崇拜。当魏巍看到被炮弹炸毁的村庄以及死于刀枪之下的老百姓时,心里悲痛万分。

  不过,志愿军们为了改变这一切,宁愿牺牲性命也要横跨鸭绿江浴血奋战。在战地现场采访的三个月时间里,魏巍亲眼目睹了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模样,也亲身感受到敌人响彻云霄的炮弹声。为了让国人也感受到这股勇往直前、不就牺牲的英雄气概,魏巍这才动笔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

580×413

  不过,尽管这篇作品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但自2001年起,它便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教材之中。被剔除的原因大致有两点,其一,这篇文章大量描绘了残酷的战争画面,给人一种不是在与人抗争,而是在与魔鬼作斗争的感觉。

  其二,文章中的英雄与当今人民生活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作为当代的新青年、新榜样,应当拥有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而非始终沉溺在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之中,实在过于不合时宜。

  02、西方虚假故事引入

  除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外,《黄继光》、《刘胡兰》等描写爱国英雄的文章也陆续被剔除。然而,取而代之的竟是西方虚假故事。例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受到教育者与家长的百般诟病。本篇文章讲述在爱迪生七岁那年,妈妈患上急性阑尾炎,医生来到家中做手术,但屋内光线十分昏暗。

580×773

  情急之下,年幼的爱迪生利用镜子来汇聚油灯中的光,辅助医生成功地拯救了妈妈。倘若并未仔细钻研本篇文章,不少人会被爱迪生的孝顺之心所感动,更为其聪明才智所折服。不过,倘若仔细研究,才知这篇文章漏洞百出、细思极恐。

  世界上第一例阑尾手术发生在1886年,而爱迪生七岁的那年则是1854年,前后时间根本搭配不上。此外,有网友怀疑《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涉嫌杜撰,没有真实事件作为依据,甚至被列入假课文

  此事一经传播,立刻引起了人教社的注意。不过人教社通过核查后才证明这篇文章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已经出版,并于2002年被选入语文教科书中。然而,这个故事显然不具有真实性。

580×425

  多番专家学者争执不休、各执一词。则认为本故事并非杜撰,而是拥有来源,即1940年美国电影《Young Tom Edison》。在这部电影中,的确有一段年幼的爱迪生救妈妈的情节。在温儒敏看来,小故事是文学作品,但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03、结语:

  综上,将文章从教科书中剔除、吸收外来文化乃是好事。然而,倘若要以删减本土文化为代价,用西方虚假的故事来取而代之,实在是荒谬可笑。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