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教育

教育

乡村教师含泪请求大学生,假期别来支教,乡下的孩子“承受不起”

时间:2021-03-08 20:58 |编辑:三农之声|

“你用稚嫩的肩膀,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大家都是这样形容支教老师,用自己小小的肩膀不远万里来到乡下,教给孩子们知识,带给孩子们希望。

  大学生支教这件事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为落后的乡村教育添砖加瓦,更重要是能给农村的孩子带来动力和希望,让孩子们知道世界的广阔,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经验。看起来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支教却屡遭村民的“嫌弃”,连乡村老师都直言,放过孩子吧。

580×377

  为何山里的村民反对大学生支教的到来?

  村民们很少见到一个真正奉献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不过是把支教作为一个跳板,作为自己以后能找到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将支教作为旅游,来乡下游山玩水,对待支教这件事完全不真诚。

  而且大学生自身也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学校有事,思念家乡等等可能呆几天就有事要离开,甚至有村民会说“我们不希望你来支教,我们担心,这块贫瘠的土地容纳不下你,并且短暂的教学,却让我们的孩子一直怀念和憧憬”,而大学生可以轻轻松松拍屁股走人,所以来支教不如不来。

580×392

  大学生支教对自己的发展有哪些利弊?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而去乡村支教这件事,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好处很大,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助力。

  不仅如此,大学生也锻炼了个人的能力,相对于城市,偏远山区更能考验逆境的生存能力,学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也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

580×397

  弊端在于这份辛苦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忍耐的了,大多数人低估了支教的艰辛,很多大学生在刚刚过去一天就跑回了城市,因为忍受不了恶劣的环境和陈旧的设施,而且地处偏远也可能遭受危险,这些都是未知因素。

580×363

  大学生支教对边远学生的影响

  第一点:影响学生的情绪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学生和孩子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到了大学生开学的时候了,在大学生离开时,乡下的孩子们都会很伤心难过,几天甚至更久走不出悲伤的情绪,这让乡村老师和家长特别心痛。

580×389

  前不久刚有个大学生去乡下支教的新闻,支教的最后一天,大学生提前来到教室,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糖果和礼物,放在了他们的书桌上。当孩子们进到教室,欣喜若狂,但得知这是他们和老师相处的最后一天时,都哭成了泪人,更有孩子想要和老师一起离开,由此可见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580×386

  第二点:扰乱了学生们的心智

  大学生去乡下自然会带来很多“新鲜玩意”,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手柄等等。大学生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在外面看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不仅如此,还会邀请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看电脑和平板。

603×410

  这些事情对一个尚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无疑是致命的吸引力,况且他们还没有学会自控,时间一长会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向往,扰乱了孩子的心智,更难安心学习。

597×447

  第三点: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副作用

  孩子的学习需要稳定的思想,一朝一夕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大学生授课经验不足,会传授不出足够的知识,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在教学上大学生在面对调皮的学生,更不会处理师生关系。

606×405

  如果大学生授课太好,甚至超越了原来的老师,更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因为孩子要有对老师的崇拜才学得进去,而大学生来乡下教课只是短暂的过渡,之后便会离开,就会由原来的老师进行教学,这时有了对比,孩子们就会对原来的老师产生厌烦,觉得之前的老师传递的知识太过空洞和乏味,因此会产生厌学心理,得不偿失。

599×409

  支教这件事本身动机是好的,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带来希望,但是事实上更多的是大学生支教的弊端,也希望那些想去支教的大学生们,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自己去一次圆满地完成了支教的使命

  但是对于那些山区孩子来说,会在无数个日夜问起,“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啊?”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