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教育

教育

10年前的衡水中学毕业生,现状如何?入世后的表现揭露教育真相

时间:2021-01-31 18:32 |编辑:三农之声|

 衡水中学凭什么成为全国标杆学校?因为它的学习模式,更因为它学习模式下的高考成绩——高压式的上课模式,学生埋头苦学 ,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让这个学校每年的高考成绩名列前茅;重本率90%以上,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堪比一个省。

 但这种极端的学习模式,必然会招致两极化的评价。在衡水中学,圆了自己的名校梦的学子数不胜数,但是那些由于高压而心理防线崩溃,产生抑郁的学子也比比皆是。

 有人认为这种模式让很多孩子扎实掌握了知识,奠定了学习的良好基础,从而能够在高考中突出重围,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有人觉得,孩子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成为了考试的机器 ,大考小考密密麻麻,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让孩子在交流上产生困难,甚至是高分低能。

 10年前的衡水中学毕业生,现状如何?入世后的表现揭露教育真相

 衡水中学毕业生李松,曾在学生时代因为央视的一段采访而家喻户晓,在那段采访中,他说高考分数很重要,一分能让你超越几千人,而那年参加高考的李松上了外交学院

4a36acaf2edda3cc67f09ea353d4c106203f92e5.jpg

 大学期间的李松发扬了衡水中学的精神,不仅在学习上勇当先锋,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的表现也十分优异,获得了很多的奖项。

 在他的号召下,首届“北京市高校外交谈判大赛”于2013年在北京举办,北京的16所高校参加了这次比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再次回到母校时,已经是十年后了他陪同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视察衡水中学,这时他已经是常驻联合国外交官。

 母校的三年学习和他自身的不断努力,奠定了他勇于拼搏,不断奋进的人生道路,这次回母校,他感慨万千心怀感激。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他们都在走出衡水中学后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提起自己的过往,都深感在高中时期培养了自己的耐性和坚强的意志,母校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骨血里。

6159252dd42a2834621eb2bd0f8831ed14cebf95.jpg

“衡水精神”已超越高考,化身了一种坚持不懈的标杆,鼓舞着很多人

 衡水是个并不富有的小城市,那里的学子明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这才造就了衡水中学自强不息 ,努力摆脱困境的精神和学子们蓬勃向上不怕吃苦的干劲。这样的精神最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辉煌的人生,因此衡水中学的精神也成了多家企业和院校的效仿对象。

 衡水中学的学习模式体现着一种态度,一种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一种改变不了就去努力适应的态度。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有所作为就要适应这个模式,衡水中学将这个模式适应到了精髓上。

 这是他们对于成长,一种积极调试和努力面对的态度。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企业经营面临着相同的境遇,作为中国本土的企业,华为一直在做中国人自己的手机品牌,但是却没有办法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规则,没有办法消除美国的歧视和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也要积极适应全球市场,融入这种既定的模式中才能生存。

09fa513d269759ee54e72b1de6c6bb116c22df72.jpg

 他欣赏衡水中学的精神,他们在不能改变教育模式的情况下找到了一种最好的适应方式,并且做到了极致。而且在这这里学习的孩子,他们的意志力早在这三年内得到了充分的磨砺,他们有盯着目标不放松的韧劲。

 一个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华为为什么做不到,华为的这些成年人为什么做不到?

 中国的企业,常常不到百年,而反观国外的企业,他们可以历久弥新,跟随时代的大潮不断进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的企业中,缺少两种精神,一种适应大潮流的精神,另一种是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衡水中学,恰到好处地将这两种精神融汇到了一起,顺势而为坚持不懈,一个团体的胜出,倚靠的恰恰是这两点。

 衡水中学背后是学子对名校的渴望,无数过来人验证:读书的苦要吃

 企业招聘向名校倾斜,看中的是孩子考上名校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的智商并没有多大去呗别,考上名校的学子除了少部分天生聪明之外,大部分都是靠着努力拼搏和坚持不懈一分一分学出来的。

 很多毕业生就业的时候不服气,为什么有些企业只要名校的毕业生,他们自认为能力比名校毕业生更强,但是请反问自己:意志力呢?

5243fbf2b211931340d2e2c33005f4d090238df1.jpg

 注重精神内核的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是在找灵活聪明的员工,他们更注重员工是否具备知苦耐劳的精神,对成功的渴望是否强烈和抗打击能力是否强。很明显普通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远远不如名校的学生,从高考的努力程度就可见一斑。

 暂时做学习的机器,好过吃尽生活的苦

 通过学习获得的快乐生活千姿百态,而不努力学习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千篇一律。作为家长,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本该玩耍的年纪,成为学习的机器呢?但是现实很扎心,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学习,最后这些孩子都怎么样了呢?

“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家种地或者出去做工人。”

“在普通家庭,上不了好的大学,毕业季的时候孩子只有被人家嫌弃,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后悔当时没有逼孩子一把。”

 这些家长回忆起自己当时愚蠢想法会痛心疾首,是自己的目光短浅害了孩子。

a8ec8a13632762d05c4fa4e8f4d1f0fd513dc63d.jpg

 苦难是守恒的,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

 关于吃苦,我们听说过很多的名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话总是有人不重视,认为是用来激励人努力奋进的,并不是真的需要在人生中吃那么多苦。

“苦难守恒定律”告诉我们,无论是多幸运的人都是要吃苦的,你吃苦的顺序决定了你这一生的际遇。少年的苦为中年的幸福奠定基础,而你少年不吃苦,必定没有扎实的根基,在中年知道之后吃尽苦楚,这是生活的规律。

 认识苦难的本质,少年要敢于吃苦

 先吃苦的人会及早认识吃苦的本质,会将苦难转化为未来生活的力量,这是年轻人的优势,在学会了如何处理苦难之后,步入社会才会游刃有余,将苦难积累的力量转化为幸福的源泉。

b8014a90f603738d23ae080ce0264856f919ecf9.jpg

 后吃苦的人面对苦难措手不及,而处在生活琐碎中的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消化苦难了,成了被苦难追赶的了猎物,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拖家带口狼狈不堪。

 比你幸运的人永远比你更能吃苦

 王健林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建立了一个万达帝国,从之前鲁豫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天并不轻松,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坐着赚钱,从早上到睡觉,王健林一直在忙碌,一直在让自己吃苦,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守住财富并且创造财富的关键。

 我们经常感叹自己的人生平平无奇,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每天光鲜亮丽,在这里笔者要纠正一下,那些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在你玩手机的时候充电,在你呼呼大睡的时候彻夜不眠,这就是吃苦,他们的吃苦与幸福已经相互依存。

a8773912b31bb051a65de67e624722b34aede034.jpg

 吃苦本身是为了获得甘甜,在孩子还有机会吃苦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体会到吃苦后带来的甘甜,让孩子从小领悟到苦中的快乐,不要用自己的浅薄的目光让孩子吃尽生活的苦头,生活没有回头路。

注:本文转载自央视三农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