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教育

教育

是谁抹去了英雄?被删了20年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将重回教科书

时间:2021-01-25 13:27 |编辑:三农之声|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想很多人都曾在语文课本上读过这样一篇关于抗美援朝的文章吧,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志愿军了,是那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保家卫国的战士们!

580×307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著名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写的报告文学,完全基于最真实的现实情况,最早在1951年的时候就被刊登出来了,后来更是顺理成章地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好呢,它的好不在文采措辞上,而在真情实感上。里面发生的事情都是魏巍深入战场前线的所见所感,他以深情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文章的好,既在真实,又在情感的真切和激昂,那些战士都是有血有肉的真英雄,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反响的原因。

  当时毛主席看完后便批示印发全军。周恩来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竟推开了讲稿,而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580×406

  时间的跃迁遮不住英雄的光辉,但文本却有可能遭遇劝退危机。约是从2001年开始,这篇铭记历史、振奋精神的文章,却被慢慢地从教材中删除了。

  难道《谁是最可爱的人》犯了什么错了?一些负责语文教材编审的专家给出了这篇文章被删除的大致原因。

  一是认为这篇文章里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刻画太过于残酷,描写得不像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反而更像是人与魔鬼之间的一场决斗。

  二是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文中的英雄人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有自己的价值观,现在还给他们灌输那些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有点不合时宜。

580×372

  我想说,铭记历史这四个字不要只当嘴皮上下一动的口号,中国近代史正是因为惨烈才更值得被记住。

  倒不如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记住了,尤其是新时代的新少年,正因为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才更不能被这种安稳麻痹,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以及那些真实存在过的英勇奋战的勇士们,他们什么时候都不会不合时宜。

  至于那个战争描写,真实才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啊,当初魏巍同志正是为了真实,自己亲上前线,他本来可以回国的,但他仍旧选择了前沿阵地,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就是为了记录最真实的战斗画面。

580×828

  其实说起来,现在的人都太敏感了,不说其它的,何为战争,残酷,这就是战争的本质、真相,不然那还能叫战争吗?何况,只有这样真实的对比之下才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之后的和平有多不容易,而那些志愿军战士们又是有多么的伟大。

  最后那个魔鬼,没啥好说的,难道他们不是吗?

  其实不止《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有许多以前的好文章都被删了,比如鲁迅的文章、《雷雨》、《刘胡兰》等,那删掉的位置补了什么上去,补了像《爱迪生救母亲》这样的文章。

580×788

  然而讽刺的是,这个故事是假的,爱迪生1847年出生,7岁的时候是1854年,而世界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1886年,嗯,很棒很厉害,爱迪生都快成神了,被套在他身上的事迹可真多啊。

  不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事没完,或许是听到了群众的呼声,它又重回教科书了!据消息称,已经离开语文教材20年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将在今年重新回归在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20213月七下新增课文),这是全国统一使用教材。

580×734

  回想以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虽然年纪小,不了解很多事情背后的深刻原因,但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志愿军们身上的那种英雄气魄的,能体会在那种艰苦环境中英勇奋战的战士们的辛苦,那是即使是尚且懵懂的学生,也能体会到的伟大和热血。

  其实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接触战争描写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心理,小时候的爱国教育是很重要的,正是因为他们正在塑形时期,所以才要将这种爱国情怀和勇士们的事迹教育给他们,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能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祖国、自己国土上的那些勇士们敬佩。

580×408

  我们必须铭记,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这其中,也包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