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健康

健康

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根植农村的曲艺之花

时间:2020-08-05 19:55 |编辑:三农之声|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全花灯 ,根植农村的曲艺之花。

天全花灯主要流传在原前阳乡、大寨乡(合乡并镇前)。据老灯手讲,已有五代的唱灯历史。解放前,花灯在兴业、铜厂、新场、安乐、始阳、河源、思经和城厢(合乡并镇前)等乡镇都曾有过唱灯班子和表演。

花灯为春节喜庆活动,每年正月初五开灯表演,十五收灯结束。花灯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幺妹子,与一个或多个花鼻子(又称白鼻子)搭档表演。花灯都以锣鼓为伴奏,采取边舞边唱的形式进行,由于大多在院坝、晒场进行,受场地限制,花灯人数最少两人(一个幺妹子和一个花鼻子),在场地内以转圈的方式表演,俗称“拽花灯”。

花灯表演

花灯中,幺妹子一般手拿花折扇或花手帕,梳长发辫,穿花衣彩裤,围花腰。花鼻子手拿蒲扇,头戴草帽或毡帽。两人多以民间俗语为主,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相互作弄取笑,并配以滑稽的舞蹈跳跃动作和夸张、可笑的表情,逗人捧腹。该项目已进入天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灯表演也受到农村群众的喜爱,新华乡落改村的花灯表演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活跃在乡村院坝,还登上了县内外的表演舞台,绽放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天全县文化馆

注:本文转载自网易新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