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之声》河北讯(刘爱虎 通讯员 申小军) 干净整洁的街道、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庭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绿树环绕的村庄,随处可见的小游园、小广场,无论是县城近郊,还是大山深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河北邯郸磁县一座座村庄“颜值”改变、“气质”提升,美丽宜居的家园让百姓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中央省市媒体先后予以宣传报道。
据了解,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既是农村群众的身边事,更是心头事。磁县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扎实推进“清洁村庄、宜居村庄、绿美村庄、智慧村庄”建设,成立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奖惩考核机制,评比晾晒、奖优罚劣,整合资源、重点支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元投入抓整治、全面动员抓整治,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效果上实起来,汇聚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动力,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净亮美”的一次重大嬗变,使村容村貌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改善。
汇集民智、顺应民意,根治农村环境脏乱差
为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脏乱差现象,聚焦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从去年秋冬季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了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全民动员、共建家园”,“五个起来”(条幅标语挂起来、大喇叭响起来、宣传员动起来、红袖章戴起来、好榜样树起来)、“十项举措”(成立一个组织、汇报一次工作、开好一个座谈会、吃上一顿家常饭、倡导开展一次全民捐助活动、谋划建设一个“名人广场”、完善一套人居环境建设方案、健全一套长效管护机制、谋划一个产业发展路子、办好一批群众关心实事)推进措施,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凝聚了基层干部群众、乡贤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党员干部“亮身份”、做表率、比奉献,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向岳城镇明秀英老妈妈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腔赤诚、造福桑梓,为了家乡加油干的磁县籍军退老干部常全忠以及充分发动群众“你也捐我也捐”,短短一上午募得捐款361110元的时村营乡上陈村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事迹和磁州镇徐一村、徐二村、时村营乡田庄村、上七垣、下七垣、小屯洼、牛尾岗等精品亮点村推进力度大、效果好,有力带动了全县农村村庄清洁行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国栋介绍,截止9月6日,全县11个乡镇262个村共出动人员8.3万余人(次);出动各类清理车辆5.1万余辆(次);清理垃圾和杂物5.2万余吨;消除村庄卫生死角4万余处;整治清理残垣断壁和违建550余处;清理整治沟渠坑塘180余处;利用整理出的空闲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和小游园805个;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1.6万平方米;粉刷美化和墙壁包装62万余平方米。
以拆促建、破茧化蝶,实现旧貌换新颜
“拆”是前提,“建”才是目的。拆腾出空间后,该如何建设?磁县制定了《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采取城乡一体化集中处理和就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两种方式,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无垃圾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程,大力推进街巷硬化和村庄亮化、美化。鼓励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做到洁、净、秀、美。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绿美工程,以环村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空闲地绿化、沟渠坑塘绿化等方面,大规模开展植树增绿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