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红色传承

红色传承

百姓中国周刊推荐:贵南红军路上的闵坑村

时间:2021-01-05 15:45 |编辑:三农之声|

    《百姓中国周刊》贵溪讯(朱文俊)20201031日,我随贵溪市作协采风组共十七人,早上八点从贵溪出发,去贵南苏区武夷山脉的深山老林之中,观塘湾上祝老村。

580×267

  看醉霞雌雄同株的千年银杏;

  听闵坑红军故事;

  重走闵坑至岭西的红军路,体会当年红军艰苦的行程;

  瞻夏润珍烈士的雕像;

  仰文坊岭西村烈士纪念塔;

  下岭西“高原”盘山公路,眺东方那轮圆圆的红月亮冉冉升起。到晚上八点,整整一天紧罗密鼓的旅程,回到贵溪。

580×773

  在这贵南苏区的一路上,那塘湾上祝村务实的第一书记季萍,为上祝村她这第二故乡脱贫攻坚笃定的情节;热心憨厚勤劳的闵坑村烈士后代,向导詹叔叔无私帮助的奉献精神;好客的文坊岭西村胡书记及汪家小组村民暖暖的茶水,甜甜的糕点那份纯朴的热情;夏润珍烈士不朽的功勋以及流传甚广不屈的“土豚”意志,在烈士自村乡里熠熠生辉和传承,从这些生活在这片苏区的同志,乡亲以及革命烈士故土的一片浓浓的乡情中,可以体会到当年红军与苏区群众之间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叫人铭记在心。

580×435

  更难以忘怀的是竹海之中的红色古村落闵坑。上祝村第一书记季萍同志给我们讲述了,在那里发生的一段悲壮动人的红色革命故事和一份让烈士们安息故土的深情厚义,———久久回荡在心田。

  季萍同志的激情讲述,仿佛间把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隶属中央苏区的资(溪)、光(泽)、贵(溪)游击支队,是时任书记刘文学带领的一支红军队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受中央指示留守苏区,打回闵赣边境,以闵坑为据点转辗贵南山区竹海之中,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援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由于贵南苏区受到国民政府反动派军队五次围剿的长期严密封锁,这支红军队伍的一些生活必须品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而物资十分短缺,为此在一日夜间,刘文学化名“老洪”,带着两名战士乔装成当地百姓,趁夜色摸进了闵坑早己转入地下的老游击队员詹才新的家里,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580×435

  当闵坑村家家户户传听到红军打回来的消息,个个打心眼里高兴,穷苦的人们心中又有了新的盼头!于是在詹才新的秘密组织下,趁赶集的一天,派出一支七人的小分队,大清早进入了离闵坑不远的冷水坑集市。当这七人购买完所需物资,在从集市返回的路口,被当地保安团丁从他们的挑担中搜出了违禁品“食盐”等物资,又被一个敌探认出都是闵坑的百姓,于是,保安团断定他们就是一伙闵坑村早己被赤化了的“刁民”,今天是为“共匪”购买急需物资来的。经一阵拷打审讯后没有得到一点任何有用的消息,因而决定宁可错杀一百,勿让漏掉一人,气急败坏地敌人将这七位同志残忍杀害,还惨无人道地取下了他们的首级,沿着山路直捣闵坑进行刨根究底。

580×773

  闵坑村,约三十几户人家,房子依山坡而建,面朝东南,村落前端一条山沟,终年汩汩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沟的对岸有条蜿蜒曲折的古盐官道顺着小溪伸向远方,横亘在村前的山沟旁。当天晌午时分敌人来到闵坑,包围了整个山庄,村民们一律被赶到村前的古道边,领头的白狗子要挟村民们说出共匪头子“老洪”的下落,并予以赏银五万两。

580×435

  穷凶极恶的白狗子,从乡亲们的嘴里还是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最后恼羞成怒地一把火将闵坑全村房子逐一点燃,浓浓大烟腾空而起,当时化名“老洪”的刘文学书记得到消息后,便从深山老林中迅速带领全体游击队员赶往闵坑救火。当敌人发现红军前来救火,这突来的“天兵”和不知数量的情况下,保安团白狗子们胆颤心惊,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拔腿就跑,逃之夭夭。

  于是乡亲们急切地围着七具血迹斑斑的头颅,个个流出痛楚的泪水。此时詹才新的妻子内心惶恐不安,有种不良预兆,心想自己的老公大半夜出去至今未归,顿感凶多吉少,便抱着七具头颅撕心裂肺地淋漓痛哭。也谁是灵魂未消恨,詹才新的妻子发现一具头颅的双眼突然睁了开来,便用自己的泪水洗着这具血迹模糊的面容,她立马认定了是自己丈夫,当即悲痛的昏厥在自己丈夫的首级旁。

580×773

  最后,“老洪”带领游击队和乡亲们,怀着共同悲愤的心情把七位烈士首级埋葬在村前西侧的山坡上。

  革命红色古村闵坑,过去的三十几户人家,现存有名有姓的二十七位烈士,皆刻入纪念碑上永载入史册

  20088月,鹰潭、贵溪供电部门为烈士们重建纪念碑,为尊重闵坑烈士们的后代心愿,让烈士们“魂归故里”的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便选建在现在的村前桥头村里一侧。算是让那些英灵在九泉之下安落乡土。

  从这个憾人肺腑的故事里,更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贵南苏区人民与红军结下的鱼水深情,和不畏牺牲,忠贞不渝的革命英雄主义。

  如今的闵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保留着十七栋那古色古香的青一色木结构瓦房,闵坑村,位于塘湾镇上祝村东南部,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村是目前江西省内唯一一个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的原始村落,其完整体现了历史时期赣东北民居的传统风貌。此村在2018年已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也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当年僻静的山村,现己打造成红色旅游圣景。招引四方驴友慕名亲临观光,畅怀草命先烈的同时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美丽秀色。

  我怀着红军路上深厚的乡情,以及红色村落闵坑先烈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它将激励我不忘初心,沿着新的长征路砥砺前行。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