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朱宛玲)1月12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中国绿色储粮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粮食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十三五”时期,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粮食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粮食库存充实、供应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方进介绍说,目前,中国绿色储粮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等储粮‘四合一’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标配,横向通风等升级技术,低温储粮等新技术应用持续扩大。通过气体传感器、高清摄像设备和算法、专用害虫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推进仓储保管技术数字化。全国标准粮食仓房仓容达到6.8亿吨,较‘十二五’末增加1.2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十三五”时期,中国粮食市场运行调控成效明显。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能够满足产区三个月、销区六个月、产销平衡区四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健全,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疫情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力做好粮食应急保供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方进介绍说:“建立重点地区联动保障机制,组织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定向投放政策性粮食,持续稳定供应。在应对疫情影响中,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个,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个,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应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大家好!20<[详情]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详情]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详情]
2月5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宴会,欢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详情]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黄渔委”)是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议事协调机构,挂靠在农业农<[详情]
习近平: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详情]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今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详情]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详情]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