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之声》栏目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协办  
    2020年07月12日 08:14:30 星期日
首页 > 财经

财经

特色林业名声大“皂”——贵州省皂角产业发展综述之一

时间:2020-12-18 07:20 |编辑:三农之声|

405×580

  皂角,又称皂荚,是少有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寿命可达700余年,盛果期在200年以上。

  皂角树根系发达,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抗病虫、适应性广,适用于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可做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也是退耕还林和林牧结合的首选树种。

  一棵小小皂角树,浑身是宝。皂角枝刺入药,果、种、叶入食,树干材质坚硬,可入材,皂角洗涤产品、药食用产品、医疗美容产品研发深加工市场前景巨大,生态和经济效益颇高。

580×386

  烘干的猫场镇皂角精。吴采丽 摄

  特色林业 名声大

  ——贵州省皂角产业发展综述

  中国盛产皂角,人们喜爱皂角。宋代诗人张耒以《皂荚》诗自喻,写道:畿县尘埃不可论,故山乔木尚能存。不缘去垢须青荚,自爱苍鳞百岁根。

  过去,受制于技术,皂角一直作为天然洗护用品和木材而存在,少有食用的记录。受采伐的影响,我国野生皂角树群体一度退化,基本没有连片的野生林。少有的皂角栽培,也处于自发状态,技术、资金、规模都跟不上。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集百优于一身的皂角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受到重视。

  2001年,国家林业局发文推广皂角树种,提倡各地林业部门把皂角列为重要的造林树种,把培育皂角优品、进一步开发利用皂角生态和经济功能列为林业科技重要课题。

  2005年,中国皂荚产业化项目推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倡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项目中,大力营造皂角林。

  近年来,山西、河南、山东、重庆等地大力种植皂角树。到2018年,四省()皂角种植面积约18万亩,但仍没有皂角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市场空白,前景看好。

  贵州多山,气候多样,也是皂角的适生区,野生皂角树普遍分布。仅织金县境内,树龄在50100年的皂角树有150余株,100299年的有30余株,300499年的有10余株。

  近年来,贵州将皂角产业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面向适种山区,实现治石治穷共赢局面。

580×386

  仲夏时节,织金县马场镇皂角种植基地,皂角树挂满嫩绿的皂夹。吴采丽

  抓种植——

  石头山长出摇钱树

  贵州曾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生态和经济效益共举的皂角产业,正是贵州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选项。

  平均海拔1693米的纳雍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沟壑纵横,重峦叠嶂,土地破碎,石漠化土地面积占68.8%。摆脱生态与产业发展困境,纳雍以皂角特色林业攻克一座座山头。

  2020年,按照省林业局规划,纳雍县计划发展皂角16.8万亩,建设以新房骔岭”“猪场寨乐”“玉龙坝乐治为核心的3个皂角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围绕冬季造林区域和示范基地,集中连片发展皂角特色产业。

  黔西县金碧镇杨家店村引进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设林木苗圃1100余亩,主要培育皂角、栾树等树苗。

580×386

  皂角刺(天丁)。吴采丽 摄

  惠水县芦山镇建设示范基地,免费提供种苗、农资和技术服务,成功发展3000亩优质皂角,每年带动1500人次劳动就业。并探索出林下套种短效中药材的皂角+”立体复合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土地价值空间,绿了荒坡、富了农民。

  大方县达溪镇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采取平台公司+村社一体+党支部+农户的组织方式,在15度以上坡耕地、石山旮旯里种植9000亩皂角树,让撂荒坡地变废为宝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贵州皂角,走出生态特色致富路。2019年,全省皂角产业总面积达47万亩,加工量达1300吨,产值达4亿元。

  2020年,贵州继续结合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计划新造皂角20万亩,产值达到4.4亿元,新增稳定劳动就业岗位1.1万个。

580×386

  黔织光明皂角米加工基地里,工人们真正将出炉的皂角精进行初步分离。吴采丽

  抓优势——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在织金县,一直有食用皂角米的传统,脱荚、蒸煮、晾晒……传统工艺一气呵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织金县便开始兴起皂角米加工的手工作坊。近年来,织金县进一步将皂角纳入全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充分利用皂角米加工集散地品牌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产、加、销全产业链完善皂角产业。

  经过30余年发展,织金县猫场镇成了全国皂角米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000余吨,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在全国皂角产业中一枝独秀

全县从事皂角米加工企业有120余家,织金皂角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各国,销售产值达3亿元以上。仅猫场镇,经营销售的微型企业付出的加工费就达4800万元左右,受益农户达6000余人。织金县林业局局长班继介绍。

  近年来,人们对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倍增,多功能皂角产品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国内外对皂角的精深开发还很少。皂角,成为贵州可以抢占先机的绿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产业。

  2018年,省委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织金县把皂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来抓。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对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优化调整。皂角与竹、油茶、花椒同时被列入特色林业重点发展。其中,以毕节为主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作为全省皂角产业的主要产区。

  一棵皂角树,从织金到毕节,再到全省的适生地区开始重点布局,等待百花齐放

580×435

  皂角加工的日化产品。方春英 摄

  抓品牌——

  打造贵州皂角全产业链

  产业兴旺的活力,来自于产销全链的畅通。贵州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活市场、做强品牌思路,以织金为主的皂角产业核心区狠抓品牌建设,着力增强皂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助推皂角珍品出山、风行天下。

  加大科技投入,原料保优,产品多元。织金县与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等合作建设优质品种繁育基地和国家级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科研中心,开发皂角洗涤、药食、化工等相关附加产品,不断实现皂角产品效益最大化。

 如今,以猫场镇为中心,辐射带动织金县32个乡镇(街道)皂角产业发展,围绕皂角的一二三产业悄然形成。形成了涵盖皂角加工基地、采穗圃基地、展示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级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科研中心和种质资源圃的皂角产业园区。 

580×310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园区。游正兰 摄

  线上线下发力,畅通销售渠道,贵州皂角出山风行天下。

之前就听说贵州的皂角米,今天品尝了,口感很不错!”2020贵州特色林业(北京)招商引资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林特产品产销对接会上,织金皂角米受到青睐。一款雪莲子奶酥月饼用小小皂角米大做文章,获得消费者交口称赞。

  线上,跻身黔林优选品牌新贵序列,成功入驻一码贵州平台重点扶贫区域,采取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销售新模式,多元优质的贵州皂角产品不断崭露头角……

  下一步,贵州将进一步聚焦皂角产业全链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皂角产业;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完善利益联结,以产富民;健全产销体系,做大做强产业品牌,促进全省皂角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不断擦亮贵州皂角大品牌。

580×386

  织金三宝:雪燕、桃胶和皂角米。吴采丽 摄

  织金:接二连三新机

  乌蒙山区,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三角地带的织金县,荒山石旮旯里皂角树林立成群。

  在全国最大的皂加工集散中心——织金县猫场镇,谢伟的黔织明光皂角米加工厂里,每天都有20名以上的固定工人熟练地按等级分拣皂角米。在这里,每天有不少于1.5吨的皂角米需要加工。

  北上黔货出山林特产品对接会,南下粤港澳大湾区客户家中;线上跻身黔林优选品牌新贵,线下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闯入东部消费市场……近年来,织金皂角,从资源到产业实现完美蝶变,名声大噪。

  织金县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过去,石漠化严重、土地破碎、农民广种薄收。2011年,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0%

580×386

  化起镇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坡石缝里种植皂角,平地的皂角林下套种南瓜、辣椒,实现生态治理经济效益双赢。吴采丽 摄

  如何找准优势,突破发展重围?

  织金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结合,依托传统皂角加工集散地优势,坚守生态红线,坚持治石治穷共举,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株皂角树,全身都是宝,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经过30多年发展,织金县成了全国重要的皂角米加工集散地,拥有发展皂角产业的先天优势。抢抓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健全产业链是织金县的机遇。织金县林业局局长班继介绍。

  变资源为产业,织金县将皂角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力推进,计划用35年的时间,推进皂角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通过栽管并重、产销并举,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产业体系。

  高位推动,省级出台《贵州省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制定皂角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织金县出台了《织金县皂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织金县2017-2019年皂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方案,为全县皂角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织金县成立皂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强化林业系统技术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全力助推皂角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386×580

  织金县猫场镇高克村皂角品种选育对比试验基地。吴采丽 摄

  同时,整合官方林农技术部门和民间企业技术力量,组成专业技术指导组,深入全县开展种植管护技术培训和指导。

  聚焦皂角米加工,将过去小、散、乱的小作坊,升级为政府+企业+院所+市场+农户产业联合体。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销行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利益联结,实现皂角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皂角加工基地、皂角产业园区、皂角苗圃基地、大苗种植示范区建设、皂角+”产业集群等,推动皂角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形成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带动全县皂角产业从业人员达25万人以上,解决贫困户7.5万人以上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织金县皂角种植基地已覆盖全县32个乡镇(街道)。预计到2020年末,种植规模达50万亩。

  从低效到高质,从粗放到精管,从分散到聚合,从山中土货到时尚产品,从提篮小卖到国际市场……织金县皂角产业实现产、供、销生态链完整畅通,小小皂角接二连三持续引发产业裂变。

  如今,织金县猫场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皂角精加工、销售集散地,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000余吨,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各国,销售产值达3亿元以上,年支付劳务工资4800万元左右。

580×435

  皂荚


注:本文转载自百姓中国周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阅读:
zhonghuadajiangtang.png
滚动快送
hongsewenhuayinling.png